3/30/2012

發展是不是硬道理?

推土機前,是不是沒有轉彎餘地?



摘去鮮花 然後種出大廈
文明是種進化 儘管適應 別制止它

力竭聲沙 情懷承受不起風化

叢林不割下 如何建造繁華 

別問怎麼不愛它?


平衡發展與保育的解決方法有很多,只是發展商和政府肯不肯做而已。

看美國是如何處理「釘子戶」


圖中的那個小屋子就是“釘子戶”老太太的房子。開發商無法硬逼老太太搬遷,於是修改設計後的商業樓凹進一塊,讓老太的老屋子安靜地坐在上面。


老太已經在這個設備齊全的舒適蝸居住了40餘年,對一切都很有感情了,不願搬離。

"能夠用錢解決的問題就不是大問題"。開發商一次又一次地提高賠償金額,最高達到100萬,超過市值好幾倍。根據市值,老太的房子的地皮值12萬,房子值 8千。老太不為所動。

她說:「我不想搬。我不需要錢。錢並不意味著一切。」(I don’t want to move. I don’t need the money. Money doesn’t do me anything.)



台南南都戲院的都更案,其中有一戶民宅因為不希
望出賣祖厝,在建商抬高收購價碼仍無意願時,建商隨即更改建築設計,為這間房子留了一席(灰色處),鑲嵌進了大樓,也鑲嵌進城市發展的紋理!




藍屋,第一個留屋留人的保育計劃。現時仍有居民住在其中
。不但保留了建築物,更重要是保存了整個社區網絡和靈魂
發展,是不是只有剷走一切這一個方法?


發展、重建不斷地改變這城的面貎。
我們喜愛這裡,因為發展得又快又新;
也許我們恨惡這地,因為有歷史的地方已悄悄地消失了。
但城市總不能不發展,到底保育與發展應該怎樣平衡?
不如聽聽DJ班師姐亞瑩點講

3/28/2012

突破DJ訓練課程 2012:一個愛或恨香港的理由

自從新一屆特首選舉塵埃落定後,我開始明白為什麼廿多年前出現移民潮。


可是移民、遠走他方,是不是真的可以跟不堪的現況一刀兩斷呢?

要在陌生的地方找工作,建立network,學習語言,適應文化...什麼得重新再來,還要抹去「不光彩」的過去、回憶與身份,繼而植入另一個全新的identity,叫人疲累不堪,更何況那些不美好的地方,亦是構成自己生命的一部份,真的可以說忘掉就忘掉,話reset就reset?如果人生可以什麼都推倒重來,回憶與歴史還有什麼意義?

常聽人說,人沒有根,沒有過去,不知道自己是誰,就沒有能立足點,茫然若失。其實我也不太明白這句話的意思,不過當我跟公司去完加拿大觀察之後,開始明白了一點點。

有不少華人家庭為了better future而移民去加拿大,雖然他們英文不好,但為了下一代好,再艱難的都要挺過去,於是出現了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在家中,新一代跟上一代講廣東話或普通話,上學或上班或社交應酬,新一代就講英文。舉辦活動時,主要以英文為主,但其實在場的後生仔女大多懂得廣東話,只是不說而已。至於為什麼不說廣東話?可能「不屑」去講,覺得講英文才能融入群體,或人人都講英文,講廣東話好異相,甚至在加拿大土生土長的後生仔女,根本由一出世就未學過講廣東話!Canadian born Chinese或自小已移民的華人都還好,即使不是在中國文化下成長,但起碼自小接受同一套文化,不像移民家庭的後生仔女一般,夾在兩個文化的夾縫中,不知何去何從。想融入西方主流圈子嘛,卻不是自小浸淫於其中,由飲食文化至運動愛好,都未能完全「食到」西方文化,與外國人(或CBC)格格不入;要融入華人圈子亦不容易,因為他們的父母就是為離開中國而逃到外國去,本身就不認同這個地方,怎能融入呢?雖然他們英文了得,但不等於能融入另一種文化,於是變成不中不西,兩面不是人。

沒有文化認同,怎能講求對社會有負擔呢?記得我第二次再去加拿大,當地一位反對黨黨魁剛剛去世,他很關注作為弱勢社群的華人,於是當他過身,有很多人(尤其華人)追悼他,不少加拿大的朋友在臉書分享有關他的新聞,但當地的後生仔女竟然連他是誰也不知道!關心時事,留心所居之處的動向,是因為覺得這裡是家;但既然無法認同這裡的文化,關心社會幹嗎?

從加拿大回港後,我開始留心香港的事,因為我發現自己無辦法放下這裡的一切,不論人也好,物也好,係好係醜,都是我的一部份,若要我離開這裡,其實是輸打贏要,只接受別國的好,而否定出生地的好,同時也在否定自己的過去,消滅自己生命的軌迹。

(上圖為民間特首選舉的投票情況)

我不忍心離開這裡,我唯有擁抱這裡一切的好與壞,愛這裡、亦恨這裡:愛她明知無結果,但仍認真去做;亦恨她不成鋼,不斷拆掉最珍貴的價值,凡事只以金錢衡量。因為視這裡為家,於是會擁抱她的美,更會指出她的惡,都是源於想這地變得更美麗。



一個你愛或恨香港的理由,那是什麼?
突破DJ訓練課程2012報名表格,下月起全線突破書廊有得拎! :D


新新青年互助委員會

3/24/2012

與你有關

當我們抱著「以為」的心態,隨時出事。

「以為」睇卡通、睇電話、打機、玩game無傷大雅,原來連真假都分不清;
「以為」同朋友熟,所以有恃無恐地直話直說,原來開罪了朋友都不知。

當我們「以為」無嘢,其實事實並不是如此。

對於政治,也是一樣。我們「以為」政治跟自己無關,其實事實上離我們很近。

今天就是新一屆特首選舉的投票日子,是一個關乎全港市民未來五年生活的關鍵日子。有大學發起民間投票,讓全民有權選特首。相信有部份人的想法跟我媽媽一樣:「反正實際都無權選,搞咁多嘢做乜?」,「投白票?唔投咪係囉!駛乜咁煩要去投票站?」

因為我們無實權去決定香港的未來,所以不難明白有這種事不關己,甚至放棄的態度,但是不是即使政策有多不公平,社會有多不公義,都要坐著默默接受一切?

當香港的領導人只需要向1200人負責,政府所制定的政策自然都是向那些人傾側,以他們的福利為先。普羅大眾的福利?看看近年政府所做的,就知道政府到底有沒有放我們的福利在眼內。

之所以會衍生這一切,源於不民主的選舉制度。

民主制度未必是最好的制度,但正如前英國首相邱吉爾講過:「民主是很糟糕的政府型態,但比任何其它存在過的型態都來得好」。相對於其他制度,民主制度唯一可取之處,就是市民有權透過選票向政府表達不滿,亦可以憑自己手中的一票把擁有相同信念的選員進入立法會,制衡政府的決策。

當市民對政府有決定性的影響力時,政府所做的一切就不能漠視民意;當要交代的人不再是地產商、股東或大商家,這才可能制定出符合市民需要的政策。

不要「以為」哪個在任特首跟你無關:當商家可以加價賺到盡,當有錢都買唔到起樓住,當比心機讀書都搵唔到工,你就知道手中有沒有一票,其實跟你有莫大關係。

三月出版的突破書誌Breakazine,談的是政治,深入淺出地講政治跟你的關係。全線7-11,Circle等便利店,以及突破書廊有售。



敢愛、敢恨、恨大講聲:突破DJ訓練課程 2012

一個愛或恨理由,你會是什麼?
突破DJ訓練課程2012報名表格,下月起全線突破書廊有得拎! :D

3/22/2012

毀滅在叩門,你聽見嗎?

這是種於粉嶺馬屎埔村的荷蘭豆,她的花很美。我看著這花時,靜下來,聽到風聲,鳥聲,狗吠聲,這世界還存在很多東西,聽不到,不等於不存在。


同樣地,有些東西看不到,也不等於不存在。

太平洋島國吉里巴斯的面積小得只是地圖上的一點,幾乎看不到,但他們跟我們一樣,想安居樂業,想好好生活,但他們卻不可以。


最近讀到這段新聞,感到很難過,為什麼破壞環境,令氣候變得極端的不是他們,卻要他們受罪?

『吉里巴斯位於赤道上,由32個環礁及1個珊瑚島組成,土地面積共810平方公里,一部分環礁已消失在海平面下,其他環礁也只比海平面高出1公尺多,岌岌可危。

一些居民的腳已泡在水裡,不得不搬家,海水破壞淡水供應系統和農作物,暴風雨更侵蝕海岸線。』

如果要你因為發展國家的揮霍,令全球氣候變差,要全國搬離自己的家園,你有何感受?為素未謀面的人的所作所為而「埋單」,任誰都生氣吧?

可能你認為島國的人也會揮霍,他們亦可以是破壞環境的人,但要是你知道島民的生活環境與條件,你就會知道,他們根本沒有條件揮霍。

我看過一本書叫《探尋即將消失的國度》,講兩個台灣女生到南太平洋八個島國的經歷。島上的居民過著簡單原始的生活,別遑論冷氣機,他們連乾淨的食水都欠奉!有些島民在下雨過後,到街上的積水才能洗澡。水,是他們珍貴的資源。


在全球暖化下,多個島國的地平線不斷上升,海水倒灌入陸地,令土地鹽化,沿岸的椰子樹萎死,根部無法抓住日益鬆散的泥土,人也無法在土地上自給自足。


作者問島民:「這些樹要多久會完全失掉水份而死掉?」
島民淡淡然答:「三個月。」

多個國島的範圍不斷減小,居民為求生存,只得向未受鹽化的內陸遷移,要不就離開自己的家鄉,遷向鄰近國家。那些島民沒有破壞環境太多,但要承受氣候變化所帶來的惡果,到底誰是兇手呢?

遙遠的島國有事,與嘆著冷氣的我們何干?當夏天一年比一年熱,食物一年比一年貴同少,你就知道氣候變化,其實離你和我不遠。

以下這一位是夏威的國寶級的歌手,以歌藝而言,他可以揚名國際,但由於他太胖,要出國的話,就要把飛機上的座位拆掉,再特地安裝為他度與訂做的座位,所以他愈來愈少出國表演,後來他過身了。我覺得很可惜。


If just for a day our king and queen
would visit all these islands and saw everything
How would they 'bout the changing of our land
Could you just imagine if they were around
and saw highways on their sacred grounds
How would they feel if they 'bout this modern city life

Tears would come from each others eyes as
they would stop to realize
that our people are in great, great danger now

這首歌講假如夏威夷的國王和國后翻生,見到現時的夏威夷,他們會有何感受?因為全球很多旅客都到夏威夷旅行,為吸引遊客,本來為娛樂自己而隨便跳跳的夏威夷舞,變為美女著三點式加香艷草裙舞。旅客和發展,為本來獨立於太平洋上的島國帶來什麼?

有些我們未曾看過的美麗,正在默默消失。
滅已來到門前,你聽見嗎?



更多有關氣候改變的文章,by陳曉蕾:
雪藏了的環境圖
氣候戰衣
停不了的冷氣
極端天氣

3/21/2012

突破DJ訓練課程:面試

每年DJ班面試,不少參加者明顯花了很多心機去準備,「煲」熟晒DJ班師兄師姐所給的貼士,懂得揣摩評判的心意,答案每每符合的評判要求,present和對答都很得體,可謂無械可擊!

可是,愈present得好,我就愈覺得不對勁。


可能參加者面試前有聽過我們的節目,所以大概知道節目的取態和方向,於是回答問題時,都會表現出關心保育和重建的議題,又講地產霸權,緬懷老區與小店,亦關注社會運動。我不排除真的有參加者很關注這些議題,但他們大部份的答案中,好像只是在覆述報章雜誌對有關議題的評論,而未見他們的想法和意見。到底他們的回答,是出自他們的內心,抑或純然為討好評判,但求入圍?

其實參加者都是一群後生仔女,怎能期望有驚世而獨特的創見?有個人的想法固然好,但未有自己的想法,是否代表不能加入DJ班?我反而認為關心社會,對生活有好奇心,有開放的態度,敢試肯試,有這些態度比空有能力,或present得好的人更出眾。最重要的是,做返自己的年齡應該做的事,講真心關心的題目,不要扮大人,就贏面很大。

「突破DJ訓練課程 2012」
已經開始宣傳,4月正式接受報名。可以到這裡看師兄師姐所寫的貼士。但要記住:他們的分享只是參考,最重要是你到底關心什麼,為什麼想做DJ,想跟聽眾分享什麼。正如某位師姐所言:「要過第一關好易架咋!」,但入圍後才發現做DJ比想象中難,過程痛苦萬分,唔係講玩。(相信很多師兄師姐都係咁諗)如果這不是你真心所愛,又或者受不起挑戰,我勸你還是早日回頭是岸!

要是你還是想勇往直前,就記住這個網址:www.uzone21.com/radio/dj



----------------------------------------------------------------------------

重溫新新青年互助委員會
阿絹 X 師姐阿瑩 聲音演繹,教大家點樣面試DJ 班!

3/09/2012

突破DJ訓練課程 2012

自我接手後,負責籌辦了五屆DJ班,而現正籌備第六屆。回顧過去的宣傳品時,覺得:「才五屆而已?!怎麼我覺得做了十年?!」

可能每一次都嘔心瀝血,花大量人力物力心力去做,才幾年就已經貧血。

第一年,完全唔知頭唔路,連點入手都唔知!幸得前輩幫手,總算過到關。


第二年,要自己上路,撞到頭破血流。買了教訓。


第三年,開始學乖,掌握進退之道,規模慢慢成型。


第四年,忽然唯美,回顧DJ班十年人事,明白「人」是最大資本。


第五年,所有可以錯o既都錯晒。


總結下來,這個DJ班不是sell飛天遁地的技巧和華麗明星,因為這兩者均欠奉;學員入唔入到行,同結婚會唔會有仔生一樣--講唔埋,但這裡有人、有故事、重價值,可說是一個唔賣錢o既節目,在講求經濟效益的年代,竟然咁都可以有air time,都算神蹟。

我從前以為這節目是讓平日沒有機會發聲的後生仔女發聲,但我開始覺得其實不是這麼一回事。在互聯網發達,資訊流通,傳統傳媒沒落,表達意見渠道增多的年代,後生仔女要發聲,他們自有方法,機會多的是,犯不著你「施予」。既然如此,這節目還有價值嗎?我想,新一年所擁有的機會比我年輕的時候多(?),不過當擁有無限機會或air time,是不是就會珍惜和盡力做好?節目又好,做人又好,如果沒有界限,就沒有效果,亦不知道有什麼值得追求。因為這是一個每個星期只是一小時直播air time的節目,只有一次機會去做好呢場live,全港的人都在聽,不容有失。如果沒有這些條件,人容易hea做。即使再多air time和機會,其實都沒有意義吧?

想發聲,大把機會,問題是:「張大了口,到底想說什麼?」

當我問這個問題時,有好些後生仔女都張大了口。

我不是說現在的後生仔女生命空洞,了無新趣,因為我不比大家有趣。在香港的教育制度下,後生仔女可以知道很多事,但不一定知道自己關心什麼,想講什麼,因為什麼價值,什麼關注點,什麼意義,都不及解決眼前的問題重要,總之考到好成績,搵到好工再算。他們從來沒有空間去思考,亦無人啟發他們去想。試問我們又怎能怪後生仔女唔知想講乜?

我想新一代欠的不是機會,而是體會,與他們一起去經歷生活,一起累積經驗,再一起反思和行動。也許先要引起後生仔女關心身邊事物的好奇心,讓他們發現自身與周遭的的關係,才能跟他們談眼界,視野,以及生命的厚度。

這裡不是單單提供開咪機會和教說話技巧,而是一個空間、一個平台、一個窗口,想跟後生仔女去taste這個城市、我們的社會和整個世界。這裡是突破DJ訓練課程